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12/11/2015 反服貿運動始末-心得

3/17張慶忠用偷渡的方式讓服貿強渡關山,是這次事件的導火線。佔據立院的學生領導人林飛帆、陳為廷等人在3/20提出的訴求如下:
1. 要求立法院長王金平於週五(21日)中午12點前,否定張慶 忠強行宣布服貿協議通過的正當性,並說明在處置張慶忠時將採取何種必要的政治措施。 
2. 要求馬英九總統於週五(21日)12點前,針對退回服貿協議進行回應。 
3. 呼籲馬總統應同時於本會期內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讓往後對於兩岸協議可以有公開公平檢視的機會。 
4. 條例通過前,所有的兩岸協議都應該終止。
從他們攻堅到現在所提出的訴求中,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出過「反服貿」三個字。在他們的Slogan中提到「退回服貿、捍衛民主。」也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這群學生反黑箱,但是不是反服貿? 我不知道。最近的新聞報導中,甚至是高雄場的遊行,標題中都直接秀出「反服貿」。這個狀況有部分原因都是來自新聞的渲染及媒體的不平衡報導,導致很多民眾認為「反黑箱=反服貿」。如果各位反的是服貿,或許可以省下各位的體力去立法院抗議,也許最後你會發現,你爭取的與這群學生爭取的或許有一點落差。
服貿其實原本就是跟ECFA綁在一起的,所以不管是國民兩黨,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有這麼一項服務業貿易協定的存在,而雙方就協約內容各負責一半的公聽會。國民黨一心認為服貿是萬靈丹,看好不看壞,只想讓他快速過關,因此形式上隨意辦一辦交差即可;而民進黨認為服貿是毒藥,勢必會有些產業受到衝擊,看壞不看好,無奈於自己於國會處於劣勢,只好無限杯葛議會、拖延公聽會。
但服貿原本就不是比大小的遊戲,非你贏即我贏,兩國在貿易協議上的攻防,都是處於有贏有輸的情況。無奈的是國民兩黨都知道這裡面有好有壞,雙方又各執己見,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那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逐條審查、馬英九為何要催促服貿過關這有時就跟雙方的政治立場有關,這部分我不是專家就不要亂扯了。
而為何法律規定服貿如果三個月沒有通過,就會自行通過只要給立法院留查呢,其實法律規定「行政命令」才可以有三個月未審查即通過的狀況。那究竟服貿屬不屬於行政命令呢?目前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行政命令是指國家對內部頒布的,因此服貿協議涉及兩國不在此限;另一派的說法是提到,服貿的法令在ECFA時就已經審理通過,因此服貿現在只需送給立法院備查。
關於這點我也不確定真正的法令規定為何,歡迎各位在留言中補充。
有人真的考慮過好與不好嗎?對於民進黨,服貿絕對不能過,過了跟台獨似乎是個牴觸;但打不贏國民黨,不是亂就是拖。對於國民黨,ECFA都簽下去了,服貿當初沒講清楚還是得過,管你逐條審還是包裹審,反正我只要動員就能過。 
照目前狀況而言,假設上面不負責推論屬實,我想無論怎麼談,服貿應該過了就是過了,退回的機率實在是很低。
21日中午以前,我們的馬總統應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面的(編註:截止21日下午230分,馬總統依然沒有出面和學生對話)。而這群學生,甚至綠營的大老、政治人物們要如何包圍立法院?如何有更激進的抗爭活動?
反正台灣人對議題的熱衷度與持續度基本上跟買蛋塔或甜甜圈是沒什麼兩樣的,等到那群學生在立法院再坐一個禮拜,就會有人覺得新聞每天都是這個很煩很浪費時間,而沒有支持者的社會運動,最後就會呈現一種無疾而終的可悲情況。
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藍綠惡鬥、立院諸公,可是偏偏在平時也沒有關心過政治,選舉的時候也不知道要選誰。等到真正到了選舉的時刻,也沒有人關心過政見、也沒人關心過之前這位政治人物做過什麼。只看選舉的那段時間,他做了多少秀、屬於哪個政黨。
我們不愛藍綠鬥爭,可是偏偏在投票的時候卻又投給藍綠。我們不使用體制內的手段來爭取民主、而選擇用體制外的方式來抗爭。這就像是吸食毒品一樣,一千人去立法院外舉牌,執政黨不理我的訴求;一百萬人去凱道遊行,執政黨還是沒聽到我的聲音;這次我攻進國會殿堂,如果執政者還是用上述的拖延戰術,輕描淡寫。下次呢?
火燒行政院?血洗總統府?還是,接受我們自己選出來的政府的所做所為?這些學生或許用了不合法的方式來進行抗爭,你說他們是暴民嗎?還是官逼民反?
也許,我們的能力的確很有限,但若是為了這個國家好,我願意從今以後多盡一份心力。針對每一件或大或小的國家事,都能夠找到合理的證據、善用自己的思考邏輯、發出自己心中的意見。幸運的是,我們的國家不是一言堂,或許這其中會有各式各樣的聲音,但我們總能夠彼此尊重。
這次的服貿,在野黨並不負責任、而執政這麼久的國民黨也草率行事。即便這次的服貿最後真的闖關成功,以後如果要談TPPRCEA呢?難道要再吵、再鬧、再抗爭、再流血嗎?

剛才說過,服貿或是ECFA對我們而言,總是有好有壞。政府如何多方宣導,如何設想大陸員工(指負責人、專業人員等,而非基層勞工)滯台期間的眾多配套措施,如何輔導就業人口轉型,如何教育受衝擊產業因應更強的競爭者入侵,這些才是我們的官員所該做的。用下流、不符合程序正義的黑箱方式闖關、跟在野黨互推皮球互演鬧劇,實非人民之福。